导弹体系对抗正在逐步向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对于导弹攻防对抗而言,进攻具有主动性、确定性和高效费比,防御则比较被动和跟随。因此,攻击技术或策略的微小变化,会让防御拦截被动,防御拦截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突防攻击技术的提高。
弹道导弹突防
弹道导弹突防是弹道导弹为突破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而采取的各种技术和战术行动的总称。与弹道导弹相比,巡航导弹突防面临不同的作战对象也会采取不同的方法。
弹道导弹突防的目的就是导弹躲避或突破对方反导防御系统的拦截而击中目标。正确组织与有效实施导弹突防是完成导弹火力突击任务的前提。导弹突防不仅包括再入大气层飞行段,而且也包括导弹的主动飞行段、自由飞行段,甚至也包括导弹发射测试准备阶段。导弹突防的概念不仅包括弹头,而且也包括弹体,与导弹突击任务相关的其他测试、控制、指挥通信系统等。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弹道导弹突防是一个全过程、全系统的问题。弹道导弹要起到有效的杀伤作用,必须要解决好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和提高精确打击杀伤能力的问题。弹道导弹采用突防对抗手段既是威胁力量也是导弹效能倍增器,其意义已远远髙于军事进攻的实际价值。
如何实现有效突防?
1,综合考虑和规划弹道导弹对防御系统的突防,包括但不限于对导弹发射基地的防护、主动飞行段突防、自由飞行中段突防、再入末段突防等。
2,分析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特点、弹道导弹的特性(电磁谱、运动、热特性等固有特性以及机动过载,射程、姿控、分配于突防载荷的重量与可用空间等战术使用特征)。分析采用的突防措施和技术的可实现性和有效性,并结合必要的仿真模拟和验证试验确定突防总体构架和战技术要求。
展开全文
3,重点对防御战术使用的各环节的主要技术性能和工作过程的使用限制条件(战术和技术薄弱环节)予以研究,选择重点突破的方向(如预警侦察对抗、目标识別对抗、目标探测和跟踪对抗、制导对抗、通信指挥与数据链对抗、导引头与拦截弹对抗、引信对抗等),确定适应平台特性的突防手段。
4,根据弹道导弹武器系统的战术使用要求和弹载条件要求,充分考虑突防手段应具备的突然性和多样性,研究系列化的突防技术并在战术使用中组合应用。
突防战略
弹道导弹突防的意图是阻止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作战目的的实现,即采用技术手段,阻止系统内信息流的正常、正确流通,或使某一环节信息无法有效利用,或将虚假信息引入防御系统。
因此突破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主要途径有:发展包括地面、空中和海上核打击系统的远程进攻性威慑武器;采取导弹主动攻击和机动突防等技术,提高导弹尤其是洲际战略导弹的进攻能力,从而打击导弹防御系统及其各种地面平台,包括导弹拦截阵地、远程预警雷达、陆基制导雷达和作故管理与指挥中心等。
将装备远程战略弹道导弹的核动力潜艇事先部署在导弹防御区附近的海域,利用共机动性强和隐蔽性好的特点,进行远距离机动,对导弹防御系统实施突然袭击。另外,还可在邻国的公路和铁路上发射机动弹道导弹,或在附近海域的舰艇上发射中程或近程弹道导弹,打击导弹防御系统。
以铁路作为导弹机动发射平台,其作用与潜艇相似,可增强导弹攻击的突然性,使导弹防御系统的预警传感器难以提供较长的预警时间,或不能确定来袭导弹的攻击方式和方位,拦截导弹无法升空进行有效拦截。弹道导弹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快速测定气象装置、先进的定位定向装置,以及自动化起竖、检测、校正、射击诸元装订装置等,以缩短作战反应时间。
将小型核炸弹和精确制导炸弹部署在卫星、空间飞行器上,可在100km甚至更高的高度投放。空间飞行器具有极高的飞行速度,从太空投下的炸弹在到达地面时将具有毁灭性威力,甚至不需要安装弹头。
另外,可利用反卫星系统的导弹预警卫星和通信卫星,破坏其天基信息链,使导弹预警系统降低系统的防御效率;或利用民用卫星向太空施放携带化学爆炸物的空间飞行器,将其部署在导弹预警和通信卫星附近,并按战斗指令将其引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