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从囚犯之女到世界杯背后的女人,她做对了什么?

【原】从囚犯之女到世界杯背后的女人,她做对了什么?

但莫扎的成功,与王子的支持分不开。

王子哈马德,毕业于英国皇家军事学院。

受西方教育熏陶,崇尚自由,雄心勃勃,渴望变革。

他不满父亲的保守独裁,希望把卡塔尔变得更强更富更民主。

可父亲根本不理他。

莫扎把一切看在眼里,她给了王子一个眼神,让他自己体会。

王子经过深思熟虑,做了一个决定。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非常时刻,采取非常手段,是必要的。

1995年,在阿勒萨尼家族支持下,王子趁着国王去苏黎世度假,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夺取了父亲大权,登上国王宝座。

6月27日,哈马德发表了简短演说,说自己这么做,是不得已为之,“但这件事应该发生”。

之后,他打电话给老爹:

“放心,我会让您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卡塔尔。”老爹暴跳如雷,欲求助其它海湾国家助他夺权,惩罚不肖子。

王子,哦不,新国王哈马德岂能给他这个机会,迅速冻结老爹在世界范围内的资产。

几个海湾国一看,没钱?那不好意思喽。

于是皆口头同情,就是按兵不动。

老头无计可施,只得骂骂咧咧远走他国,直到2004年才返回故乡。

就这样,王子变国王,莫扎变王后,卡塔尔迎来了不一样的春天。

莫扎迅速释放了狱中的父亲,父女相见,分外眼“红”,痛哭失声。

为了这一天,莫扎等待了太久,努力了太久。

可是,哈马德为了老婆,推翻老子,这在男权当道的阿拉伯国家,实在匪夷所思。

哈马德被看成“奇葩中的战斗葩”,他每次携莫扎参加外交活动,就会受到多方揶揄。

那意味深长的眼神与弦外有音的语言,激怒了莫扎两口子。

二人一合计,干脆建立电视台,经常曝阿拉伯国家一些猛料,指桑骂槐,气得对方咬牙切齿,风度尽失。

但效果有目共睹,对方收敛多了。

之后,莫扎心无旁骛,全力协助丈夫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全国范围内,医疗免费,教育免费。

政策一出,民众沸腾。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挺骨感。

一段时间下来,这些高福利让卡塔尔政府压力山大,渐感不支。

若不能尽快增收,这个政策,早晚土崩瓦解。

看着丈夫拧成一团的眉心,莫扎给出自己的建议:

“石油天然气总有一天会采尽,我们可以用石油换美元,用美元做投资,把投资做到全世界,如此方能让钱生钱,利滚利,财源不断。”“言之有理!”哈里德直拍大腿,点头如捣蒜。

于是“国家投资局”快速成立了。

莫扎当仁不让,成为主要负责人。

走马上任后,莫扎开启了豪买模式:

到国外买地买楼买珍稀艺术品,买珠宝买球队买品牌......

一掷千金,花钱如流水,眼都不眨一下。

舆论哗然。

人们议论纷纷,连丈夫也颇有微词。

莫扎神秘一笑:我自有妙计。

当她之前拍的雕塑《牵挂的心》在纽约以2356万美元成交,创造了艺术品世界做好记录,获利高达300%时,民众才恍然大悟:

她的买,原来是投资。

不仅如此,她还在国内连建3座艺术博物馆,展览稀世珍品,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连着带火了旅游业,收益自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正是莫扎敏锐的嗅觉,独特的投资眼光,让卡塔尔这个弹丸之地,堆金叠玉,福利好得吓人。

高薪,失业率几乎为零,免费的教育,免费的水电,免费的医疗,即便出国治病,依然可以报销;

如果自己建宅子,地皮免费,贷款低息;

哪怕不工作,每月都有2000美元底薪可领……

这一切,让民众对莫扎爱得要命,他们说,她的出现,是卡塔尔发生的最美好的事情。

她是卡塔尔的珍宝。

她,就是奇迹本尊。

相关推荐